健保新制 「肠」保健康
揪出「肠」出状况者! 反覆腹痛、腹泻、血便治不好要小心
 
正值秋冬交替,气温变化大,许多民众肠胃敏感容易有腹痛、腹泻或胀气的情形发生,若上述症状每天持续四周以上都无缓解,甚至伴随着体重减轻、发烧、血便,就得格外留意,可能是发炎性肠道疾病。
分享到微博
 
 2019-12-06  健康医疗网/记者曾正豪报导
  • 健保新制 「肠」保健康

    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有非常大的进步,大多数的病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正值秋冬交替,气温变化大,许多民众肠胃敏感容易有腹痛、腹泻或胀气的情形发生,若上述症状每天持续四周以上都无缓解,甚至伴随着体重减轻、发烧、血便,就得格外留意,可能是发炎性肠道疾病。

    揪出「肠」出状况者! 反覆腹痛、腹泻、血便治不好要小心

    发炎性肠道疾病又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症,病因是肠道免疫功能和肠内微菌丛的共生平衡出现问题而导致持续且具有破坏性的肠道发炎,症状以腹痛、频繁腹泻及血便为主,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紧急手术。初次发病时,一般民众容易将其误会为较常见的大肠激躁症、痔疮或吃坏东西造成的拉肚子。

    台大医院内科部涂佳宏医师表示,根据一般民众的就医习惯,通常出现反覆性腹泻、腹部胀痛,体重减轻和血便等症状时,多数会先到基层医院或诊所接受药物治疗,等到疾病反覆发作、长期无法得到缓解时,才会转介至大医院接受高阶摄影或大肠镜检查,因此发炎性肠道疾病的确诊,平均得耗费一至三年的时间。确诊时间拖得越久,发炎就越严重,并发症就越多,当然也越不容易治疗。

    仅有肠道症状缓解 不代表可停止治疗

    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有非常大的进步,大多数的病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涂佳宏医师进一步说明,在治疗发炎性肠道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感受与疾病本身的实际病状通常会有极大落差,最常出现的就是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就以为痊愈而自行决定停止治疗。「不是没感觉就代表疾病已好,治疗目标要达到肠黏膜深层愈合,才能避免肠炎反覆发作,降低未来手术及并发症的可能性。」

    涂佳宏医师呼吁,未接受良好追踪治疗而长期多次肠炎复发,有时会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或手术,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肠阻塞、瘘管、脓疡、严重贫血,或全身性合并症例如关节发炎、皮肤炎及红眼(虹彩炎)等等,等于是同时集结多种慢性病于一身,甚至能导致死亡。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治疗需要病患与医师互相配合,长期的合作和耐心才会成功。

    从「肠」计议 持续治疗 避免复发

    现今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治疗选择,包含5-ASA类抗炎药物、类固醇、免疫调节药物与生物制剂等等。传统上医师在较为严重的发炎期会使用类固醇来控制发炎,但持续使用会引起多重副作用,而且不少患者使用类固醇无效,此时则可选用最新的生物制剂是来取代类固醇或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运用最顶尖的生物技术制造出来的注射药物,是对抗肠内各种引起发炎反应的分子的单株抗体,有较好的疗效、深层愈合、个人化精准医疗、更高的安全性和持续预防复发的功效。

    然而生物制剂在运用上的困难点在于其昂贵的药价,尽管不同种类价格有所差异,但每一位患者一整年的花费皆达到数十万元之谱。健保署在预算许可范围内逐步放宽生物制剂的给付规定,例如近日溃疡性结肠炎健保给付治疗时间从原本的38周延长至54周,且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氏症在病患停药后,若疾病复发再重新申请用药的时间间隔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涂佳宏医师提醒患者,发炎性肠道疾病属于发作性疾病,具有累积破坏性,即使现在有好的治疗药物,也需要患者从长计议,持续配合,不停药,定时回诊、才可真正永久控制、重拾健康。

分享到微博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