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霖和刘俞旻两位医师共同呼吁,高血压常没有症状,若不积极治疗恐增加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心脏衰竭和主动脉剥离等疾病风险。务必要每天早晚量血压,随时监测血压情况。
低温寒流皮皮锉,小心高血压飙高!新竹马偕纪念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刘俞旻表示,天冷血管收缩阻力大,血压跟着升高,且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提醒早晚一定要量血压。新竹马偕纪念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林柏霖则建议,冬天少吃火锅等重口味食物,尾牙少饮酒,适度运动,尤其高血压共病患者应注意保暖,若血压升高,一定要跟医师讨论药量,以免并发症找上门。
血压太高要吃药 这些原因患者不想吃
刘俞旻医师提到,根据台湾心脏学会治疗指引建议,舒张压超过140毫米汞柱可先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若一个月后血压仍偏高,建议药物控制;若超标160毫米汞柱以上,应积极治疗。
一般而言,一颗高血压药可降9-10毫米汞柱,不同类型药物使用则有加成效果,但至少超过6成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才能达标,即使有复方药物,仍有患者要吃4-5颗药物以上。不过,高血压药物种类吃越多,患者容易忘记吃,甚至抱怨副作用,如头晕、脚水肿、性功能障碍等,干脆不想吃。
高血压导管治疗 助血压达标
对此,台湾高血压学会与中华民国心脏病学会治疗共识指出,包括用药效果不佳、忘记吃药、难忍药物副作用或合并器官损伤等高血压患者,若门诊收缩压血压值达150毫米汞柱,可考虑「高血压导管治疗」。
刘俞旻医师解释,「高血压导管治疗」属于一种肾交感神经阻断术,肾交感神经与高血压有关,当交感神经活化时会促进肾脏分泌肾素,促使血压增加。因此「高血压导管治疗」,以类似心导管方式,从鼠蹊部置入电烧管降低肾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肾素分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林柏霖医师也补充,「高血压导管」特点是手术伤口小,平均半小时至一小时可完成手术,从准备至术后观察约留院2天。但他强调,术后患者一定要量血压,医师也会监测24小时血压、肾功能状况,一年后再抽血、电脑断层监测肾脏血管状况。
近年大型研究证实,「高血压导管治疗」降血压效果和安全性备受肯定,平均大约可有助降低血压10毫米汞柱,新竹马偕医院至少完成11例,甚至有患者降低30-40毫米汞柱,很多吃4-5颗药的病人,术后少了2-3颗。
竹科工程师血压190 导管治疗摆脱高压
林柏霖医师分享,一名竹科工程师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即使已经减重控制糖尿病,一次要吃7颗降血压药,血压仍飙高至190毫米汞柱。经新竹马偕纪念医院团队评估后,透过「高血压导管治疗」,阻断肾脏交感神经活性,血压成功降至130-140毫米汞柱,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改善。
林柏霖医师指出,「高血压导管治疗」可帮助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达标,而年轻或打算怀孕等,若不想吃药或无法吃药,也可以提前用电烧,尽量控制在不用吃药的状况。
林柏霖和刘俞旻两位医师共同呼吁,高血压常没有症状,若不积极治疗恐增加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心脏衰竭和主动脉剥离等疾病风险。务必要每天早晚量血压,随时监测血压情况。